原標題:
茶園飄出“致富香”
博羅柏塘新陂生態茶園專業合作社帶動村民家門口增收致富
茶園內,鮮嫩的茶葉隨著茶農指尖翻飛入簍;車間里,細長的茶青在炒茶師傅手中散發出陣陣香氣;網絡上,一個個訂單快速送達傳遞茶滋味……
這段時間,博羅縣柏塘鎮新陂生態茶園專業合作社的春茶采摘、炒制、銷售緊鑼密鼓進行,80后兄弟王伊軍、王承安忙個不停。
這些年來,依托省級“一村一品”茶葉專業村品牌,兄弟倆通過合作社引領帶動越來越多村民加入到茶產業中,在家門口增收致富。
博羅縣柏塘鎮新陂生態茶園連片春茶長勢喜人。
帶動30多名村民人均年增收超萬元
近日,記者來到新陂村,茶園里,一排排山茶綠意盎然,多名茶農忙著采摘春茶,笑容在他們臉上蕩漾開來。
“每逢春茶、秋茶采收,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,過來幫忙采茶,一天工作八個小時就有120元工資,一年下來也能掙1萬多元!毙纶榇宕迕駠罎欐犯吲d地說,她自家也在合作社的指導下種茶,收獲的茶青由合作社收購,銷路不愁,又能帶來一筆收入!霸诩议T口就能掙錢,還能兼顧家庭,感覺很好!”
“我們從農歷一月底開始采春茶,平均每天炒制約20斤干茶,隨著春茶大量上市,近段時間,平均一天炒制100斤干茶,最高峰時期能達到200斤,到目前已經炒制了2000多斤干茶!焙献魃缲撠熑送跻淋娬f。
王伊軍祖上三代都是茶農,深知老一輩茶人種茶、制茶的艱辛。他本來學的是計算機會計,畢業后幾經奔波,還是選擇回到家鄉創業,走上了事茶之路。從家里最開始的10畝茶園干起,到2015年成立合作社,逐漸發展到現有茶園超500畝。
王伊軍在生產車間檢查收獲的茶葉。
為了種出優質好茶,王伊軍費了不少心思。他的茶園堅持不用除草劑,而是手工去除雜草。他創新地在茶園里間種黃豆,通過大豆產生根瘤菌發揮固氮作用,從而達到天然肥料的功效。此外,他還在茶園里種了一排杉樹!斑@些杉樹能留下水分,滋潤茶園,利用天然的自然條件增加水分,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!
王伊軍一步一個腳印,通過“合作社+基地+農戶+電商”的經營模式,打造出“粵春曉”茶葉品牌,扎扎實實發展壯大茶產業。如今,合作社種植面積已超500畝,每年帶動本村村民30多人從事茶產業,人均年增收超1萬元。
炒茶師傅在炒制茶葉。
傳統手藝與機械化相結合
2021年,依托省級“一村一品”茶葉專業村,合作社通過政府資金扶持,購買制茶先進設備,擴大產能,提高茶葉品質。
在合作社的生產車間內,洋溢著陣陣沁人心脾的茶香。環顧四周,連續高溫殺青機、滾輪殺青機、揉捻機、烘焙機、全自動包裝機等機器一應俱全。車間里還藏著一個手工炒制間,這頭,老手藝人忙著燒柴火、用傳統手藝炒茶;那頭,新一代炒茶師傅手工活接連不斷。
“我現在炒二青,是為了去除青草味,激發茶葉的香氣!背床鑾煾低醭邪舱f,茶葉做出條形后,還要再手工炒制、過篩,連續3次,以此提香,這樣做出來的茶葉更有“鍋香”。
王承安是王伊軍的堂弟,原本在深圳上班。后來,他看中家鄉茶產業發展前景,花了兩三年時間拜師學藝,2018年從深圳辭工回鄉,一頭扎進了“茶香”中,不斷摸索、改良,提高制茶工藝。雖然科技的進步大大提升了制茶效率,但兄弟倆依然沒有放棄對傳統風味的追求,堅持傳統手藝與機械化相結合的方式炒制茶葉。
這些年,兄弟倆分工合作,生產的事全權由王承安負責,王伊軍則轉型做品牌、搞銷售。去年,合作社年產干茶約9000斤,相比創業之初,產能提升了十倍以上,年銷售額也從2015年的3萬元提升到去年的150萬元。合作社越做越大,還建設了集辦公、生產、展示、銷售于一體的茶文化體驗中心,兄弟倆也成了新陂村茶產業發展的青年帶頭人!俺劳小淮逡黄贰鰪娮龊谩洿簳浴讲杼厣放,未來,我們打算建規模更大的標準化制茶車間,推動鄉村振興,助力‘百千萬工程’!蓖跻淋娬f。
文/圖 惠州日報記者陳春惠 黃桃